2010年

写在母亲节之后

       不是忙碌,而仅仅是因为心中某个时候的感触显得太混乱了。事后再想想整件事的时候,也一样能够考验自己记录生活的能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中间开始流行期“母亲节”,本是一个西方节日,但是在这一代年轻人中间却尤为推崇,原来我们还是懂的感恩的,每次到了母亲节,还是知道问候母亲一声,还是知道打个电话,哪怕是发个短信,原来我们还真的是在惦记着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感谢她生下我,感谢她把我养大,这一切的感情都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描述的,因为这份母爱着实让人无法承受,自己所取得些许成绩跟这份母爱相比,似乎都太微不足道了。
       儿时不懂事,很多事情都是靠父母,长大了也不懂事,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靠自己。这些都没错,只是现在渐渐长大的我们,多了一些浮躁,因为我们接触的东西已经开始超出他们的范围,也许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再有能力辅导我们功课,但是他们依旧在默默地关心着我们,晚上会在你疲倦的时候,热上一杯牛奶,早上早早的起床做早饭。当我们长大了,当我们知道要去感恩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事情自己都控制不住。

- 阅读剩余部分 -

静下心来梳理

       不去计算有几天了,也不去考虑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损失,因为实际上每天我都在思考,每天都在用心去感受,这样即便是没有记录下来,我仍旧是有收获的。正如开完会议要梳理关键点一样,从中找到自己的需要完成的工作,写下来,一条一条完成,完成了,领导就不会多说什么,没有完成,对于那些只看重结果的领导而言,那你就有点惨。其实说起来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关键是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那个积极性,很多人每次开会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的,但是开完会把笔记本一丢,就不知道想什么去了,虽然自己以前也有这样的倾向,但是仔细想想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还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的,每次把要完成的事情都会记在文具盒上,没完成一件,就用橡皮擦掉一件,这样每次完成一件,都会很有成就感,当看着纸上的字越来越少的时候,信心也就会越来越足,工作也是如此,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方法,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了,每个人都自信自己能用大脑记住要做的事情,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工作需要梳理,正如电脑上贴的便签纸一样,从最初的整体工作任务到贴便签纸,再到撕掉便签纸,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生活也是这样,生活中也有无数个便签纸,只是这样的便签纸不会让你感到有太多的压力,而是每次你完成一个“便签纸”,就会越发感觉生活还是有那么多阳光的。      

争取而不是等待

        人们习惯性的看到别人所取得的成绩,然后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许也能达到那样的高度,然后就不断地想象,不断地等待,不断地盲目,不断地迷失,渐渐地就发现距离目标越来越遥远,直至失去努力的信心,然后惶惶不可终日,终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普通人是这样被造就的,同样也是这样被毁灭的,这样的事情往往不是发生在瞬间,而是在一个过程中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命运。
       今天跟一个同学通电话,虽然之前就知道他毕业后虽然经历了短暂的不顺,但现在却已经是前途一片光明。发展的空间已经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他现在所达到的高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想也同样是他不敢想象的,但是机会的的确确就是这样降临在他头上的。其实以前就知道这个人的确很有才,但是身处的环境往往会让一个人的命运改变很多,大学的生活也许并不适合他,好不容易跳出了这个圈子,相信这次他是真正遇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了, 他是真正能够在这个圈子里大展宏图了。相对于自己而言,大学那个圈子对我是有绝对的肯定的,那其实也只能说明我适合生存在那样的圈子里,而且也恰恰自己遇到了那样的环境。当自己很容易离开了那样的环境,换到现在这个环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有些碌碌无为了,不是贬低自己,而是切切实实感到自己跟周围的同学已经在产生差距了。我不知道从毕业到现在的10个月间,大家都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他们曾经为自己的目标做过多大的努力,我只知道,这样漫长的等待中,我也依旧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曾经还做得很不错,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也许是因为自己身处的环境还不一样,也许是因为时机还不对,所以我选择了沉默。

- 阅读剩余部分 -

难道我也火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596" caption="versky"][/caption]

发图证明一下注册微博的时候,versky被系统保留了~
这个也不是一个单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有记录~反正是没让我注册上Exia和versky,最后选择了imexia,好像WPG群组里受Joya姐的影响,对im都是情有独钟的,我也在这里用上了~
搭一个小广告http://t.qq.com/imexia

开会也是在博弈

引子:
      博弈:指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摘自全球最大的中文经管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5%8D%9A%E5%BC%88%E8%AE%BA

         入职很久了,也经历了很多会议,大大小小的,每次会议都看似平淡,但却蕴含着很多道理。今天开会的时候对于会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想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开开班会,偶尔辅导员或者导师找来开开会,其实都是例行一下公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工作之后的会议却有了很多特定的含义,比如免责,领导认为,如果内部召开了类似的会议对问题进行了说明或者解释,上下可以达成一致,那么当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或者检查的时候,可以通过纸质的会议即纪要文本进行免责。其次,就是责任划分,即在会议中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甚至明确到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当一方犯错误的时候,就需要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三,就是博弈~为什么这么说呢,众多的会议中,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会议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参会人员的博弈,他们习惯性的把事情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明事理的领导会很容易从中看出问题,不明事理的领导就会无缘无故被牵着鼻子走,除了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外,还有一层关系就是部门之间的关系,而这层关系才是博弈的关键所在。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