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职业习惯

     如何把职业当成是习惯,这是一个比较让人烦躁的话题,最近几个朋友都说不想工作,想好好休息,不知道是真的累了还是因为确实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也许年轻人懒惰的心理再次占据了上风吧,每个人都习惯性的叫嚣这个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个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公司啊,不是自己喜欢的领导之类的。实际上大多数人呢,都不会在最初就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我身边大多数都是文科生,文科生的很多职业都是比较让人尴尬的,因为虽然跟工科生一样也许会毕业于一个不错的大学,也缴纳了同样的学费,也一样读了四年书,但是却发现到头来,真正学到手里面的本事不多,的确有,这点必须要承认,只是这些本事究竟可以带给这些文科生多少物质上的东西,实际上我们都是不清楚的。正如以前一个大学老师讽刺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到底大学是技校呢还是大学呢?很多人都不好回答,因为大多数专业的设置,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了就业而服务的,就是要明确教授学生一门技能。而文科专业却没有很明确的技能划分,比如这个管理,那个金融的,这个语言那个语言的, 不过外语倒还可以算是一门技能呢。所以,文科生毕业后的职位都会显得比较尴尬,大多数文科生如果不是进入了垄断行业的垄断企业,在一般的公司里面,无论是起薪还是以后的幅度都不会太大,除非自己另外学习了更具技能性的知识。而工科生一般来说,有点能力和特殊技能的在公司里面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起薪和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在那些大型的央企就更是这样了,毕竟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产业仍旧是那些基础行业。

- 阅读剩余部分 -

树立一座“丰碑”

        用在他身上,不一定非要是“丰碑”,因为在中国这样的“丰碑”太多了,而真正能够成为《丰碑》的却只有一个人物,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关于这样的讨论并不少见,毕竟在这个看似一片和谐大好的社会,无法磨灭的等级制度仍旧踏踏实实的存在,人们无法理解在山区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一辈子要经历何种磨难和艰辛,也许在他们看来,一切的生活都有可能是生活自身所决定的,而无法改变的东西。而那些生活在山区里面的人也只能通过电视和广播隐约感觉到其实这个社会还是多么美好的,但实际上呢,即便是生存在所谓大城市里面的人,仍旧要面临很多必须要面对的考验,只是这种考验本身到底会对人本身有何种影响,这要取决于人本身的的心理状况了。

       列车刚过宣汉站几分钟,在铁路边见到一个彩钢瓦搭建的简易窝棚,那里面一个身着制服的中年人站得笔直,虽没有敬礼,但那注视列车的目光已经让我深受震动了。那样一个老人,不知道他曾经在这个岗位上站立了多久,虽没看清楚穿的是什么制服,但至少应该是铁路公安的制服。这又让我想到很多人看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总是说,某某人在什么地方工作,那个地方多么多么好。我想如果有这么一个铁路公安,每天只是在窝棚里认真的执勤站岗的话,这个所谓的“在铁路局工作”的噱头就没有那么好听的了吧。毕竟一个铁路局也许有好几千人跟他一样是在这个荒郊的铁路旁站岗,同样也有不计其数的铁路公安是在大站里面执勤的,到底是学历决定的呢?还是工作经历决定的呢?还是年龄决定的呢?还是关系决定的呢?我无法解答,因为我不在这个系统内工作。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踏实工作,认真站岗的铁路公安,一个老人。我们可以架设,如果这是一个电影的情节,一个铁路局高级领导乘坐专列路过此地,看到这个勤勤恳恳的老人,是否有可能一下子提拔他呢?这个问题,如果是我回答,那是要看命的。

- 阅读剩余部分 -

此行即事(三)

       算到假期的倒数第二天,距离离开这里也已不到24个小时,暂无依依不舍之情,毕竟几个月后的春节还是要回来的,所以也算不上伤感,只是对于几天来的事情做一下简单的记录,回头想起来的时候也可有个惦念。

       至今仍记得某日早上5点钟出门,去往某浩家,这一天是他结婚的日子,我是伴郎。本以为出门可以有出租车,但走了很久也没发现,倒是有一辆“黑车”按了喇叭示意我可以上车,倒也来不及谈加钱,算起来五块钱以内应该问题不大。但下车的时候却发现身上并无零钱,准备拿出一百元让司机找钱,最令我惊奇的是,司机居然说不用了。这个事让我倍感惊异,毕竟在四川生活多年,且不论外人对四川人的评价如何,毕竟我也是个四川人,但我想这种事情发生在四川的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越发感觉到其实北方人真的是很实在的。

       某浩也结婚了,应该算是这个圈子里最早结婚的了。虽然觉得他结了婚,倒是也没什么变化,但终究这个婚是结了的。终究,我还是跨越了2000公里的路程,回来参加了他的婚礼,还做了伴郎。突然间觉得,其实朋友之间的关系原来是可以做到这一步的,尽管此行还有探望父母的目的,但还是觉得自己这件事做的蛮好。不知道我计划的29岁能不能顺利结婚,一切的未知数都还在路上发生着,还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不曾想象到的。

- 阅读剩余部分 -

此行即事(二)

        从上大学开始到现在,每次回家都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尽管如此,但几乎每年还是要回去一次的,每一次都要跨越2000公里,几乎是半个中国的直线距离了。包括父母都觉得挺麻烦的,可没有办法,既然当初选择了去成都,那就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现实,等自己有能力让父母搬回四川的时候,也许我就不用这么费劲了吧。生活也许就是需要在这样不断的奔波中,才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也能学会很多道理和经验,认识形形色色的人,那是一种旅途,心情与否并不是很重要的,也许目的地才是一直都在努力追求的东西。

        坐在这里回想着一天来和几个月来的经历,似乎思路清晰了很多,以前读书的时候,都说大家很真诚,我也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这人天生就比较容易相信人。只不过大家都很少说到我性格的弱点上来,不知道是真的是因为年纪小而没发现,还是发现了不愿意跟我说。所以在这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性格其实蛮好,做人做事也都蛮好,但是经历了这几个月的时间,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有很多的问题,今天跟一个姑娘讨论到我性格偏执的问题,无论如何,实际上我已经发现自己性格的问题了,当我尝试改变的时候,却发现那已经形成很多年的东西,却不是在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东西。所以我茫然了,我突然间开始想要否定自己了, 我突然间不知道在这之前我到底面对的是什么人,我到底面对的是怎么样的自己,到底在经历着什么样的生活,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我也许真的是失败品吗?如果我自负的话,那我不会承认,如果我不自信的话,那么我会承认。当然对于这两个概念,我并不是很明确,对于人的性格的说法,我也并不清楚,只是突然间发现了自己性格的很多的缺陷,而且是很严重的缺陷。所以我还是得感谢这姑娘大胆提出我的问题,至少可以这么诚恳地提出,就值得我真诚的接受这些。即便我是那么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仍旧愿意接受一些可以改变自己,准确的说是改进自己的东西。

此行即事(一)

        习惯把每一次回家都当成是一次旅行,不仅仅是因为你路途的遥远,那每一次的跨越都在2000公里的过程中变得微不足道,实际上每一次旅行都是在无限接近目的地的过程。正如这次一样,首先我要无限接近双流机场,幸运的是有车可以送我到机场,这段距离的费用便省去了,和大多数时候一样都不能准确估计办理登记手续到登机的准确时间,所以实际上在机场耗费了一些时间,也不得不面对吃饭难的问题,所以居然在安检之后才发现,原来呢,候机楼里的食物还真是贵得可以,这个时候突然想起以前高中同学说在五道口生活的时候,其实最能吃得起还就是KFC了,所以咱又跑出去吃那不太想吃的肯德基,当然了,只是为了省钱,花费了24.5元,加上飞机票的570,此刻已经花费了594.5元,然后就顺利地在飞机上睡觉,朦胧中听到旁坐的北方人和四川人在讨论两地的不同,特别是成都人多么多么的休闲,北方人多么多么的勤恳奋斗,其实作为一个既是北方人又是四川人的我来说,他们所说的一切,我都是历历在目的,并没有去参与他们的讨论,在飞机的颠簸中睡着,到达石家庄正定机场的时间貌似是11点10分,比想象中要快很多。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