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感性的孩子终究是感性的孩子

       大学以前每天要上晚自习,所以每周一的《天下足球》几乎是不可能看到的,读大学的时候没有电视,所以每周一的《天下足球》几乎也是不可能看到的。后来上班了工作很忙,所以每周一的《天下足球》几乎是很难记起来要看的。也许对这个曾经让人激荡的节目已经没有那么狂热的兴趣了,也许是自己的长大,渐渐变得不那么感性了。昨天回家吃饭,猛然想到是周一,就找到了CCTV5,还是熟悉的感觉,虽然球星们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对足球的态度,似乎仍旧是看到这一切,一下子就全神贯注了。“巴拉克·德国战车之魂”是昨天那一期里的专题节目。我对巴拉克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解,也并不是我的偶像,其实在后面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绝对把哪个球星当成过偶像,只有巴乔真正成为过偶像。巴拉克给我留下的印象似乎就是那几个,大力射门,漂泊,还有“千年老二”。但昨天却看得我很伤感,人们总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没错,只是有的时候金子生错了地方,或者走错了路,也许发光度真的就没那么高了。巴拉克老了,在伤病中就默默的离开了人们的视线,曾经带给那些球迷的感动,似乎在时间的冲刷下,人们都会渐渐的淡忘。没有欧冠冠军,没有世界杯冠军,对一个顶级的球员来说, 是有些许遗憾了。可他能改变什么吗?不能。因为他的年纪要增加,他的一切都会到达波峰之后,慢慢滑向波谷,这只是他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轨迹。

       我终究还是成不了巴拉克,也不可能靠踢足球营生,那只是一个兴趣爱好而已,那只是一个让我跑起来会很开心的运动而已。我不能再做更多的提高,也没必要。算起来,到了我这个年纪,也基本上开始准备退役了,身体状况好的呢,还能迎来一个足球事业的巅峰期。我的体形没有以前那么匀称了,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快了,意识也没有以前那么灵敏了。这只是人一定要发生变化的过程,那么我就需要渐渐的淡出这样的生活。没了足球,还有实况,没了工作,还可以再找,没了钱,还可以再赚。没了时间,那就真的没了时间了。

- 阅读剩余部分 -

忘记了听歌

       我们这一代人使用过磁带、CD、MP3三种的介质来满足自己对音乐的喜好,有很多人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走上了自己的音乐道路,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音乐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也只是听听而已。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听歌的人,但确是一个很讲究听歌的人,这个要从读大学的时候开始说起了。人们那个时候习惯搜歌上百度,点右键另存为,而那个时候我确是在专业论坛和电驴上下载完整的专辑,并添加封面和完整信息,也许这算是一种强迫症,但这也就是自己所谓的讲究了。当然,这样的讲究终究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对于歌曲的陌生,听着那些熟悉的旋律却不会唱,却不知道名字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实际上,我终究还是一个要听歌的人。

       早晨上班的行色匆匆,虽没有北上广清晨的那般繁忙,但这一群还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依旧还是在这么短的距离上认真的奔跑或者快步行走着。这不算是一种力量的话,那就是一种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的状态。你可以看到若干个人拿着iPhone,要么就是看到若干对耳朵上挂着白色的iPhone耳机。我不是iPhone一族,也并不向往。路上听到一个人很大声的把自己听的歌唱出来了,这算是多么大的勇气,还是真的没听到,我也不清楚。但至少他们都在用音乐打发自己的时间。以前自己无聊的时候,就会听歌,现在也许是无聊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许是生活压力的日渐增大,几乎很少去更新自己的曲库,手机里的歌加起来应该不超过10首,我想我已经从一个要听歌的人变成不爱听歌的人了。

- 阅读剩余部分 -

大国气质

      提笔: 人们开始习惯政治的障眼法,愚民和屁民便是这样的变革的。

      航母服役了,舷号16,取名“辽宁舰”,每每听到“辽宁”二字,就想到当年强大的重工业,虽然不知道我军取这个名字的由来,但还是觉得“辽宁”二字霸气够了的。我不是军事迷,所知道的军事新闻会常规的看下,有就看,没有也不会去找。领导人们登上辽宁舰,应该是发表了重要演说的, 只是到底说了什么,咱也不清楚。不过有个可以“震摄”他国的玩意,未必是一件坏事。所以全国的军事迷和普通国人,一下子都知道中国有这么个玩意了。他们说了,航母那是大国必须要有的,只有拥有了“瓦良格-辽宁”舰才能具备大国气质。这一番闹腾,着实是让民众开了眼,还有爱国企业制造了大号的辽宁舰模型,长国人士气啊,结果让国人一下子看淡了钓鱼岛的一切。

      这个障眼法使的好,跟同事们都是这么说的。同事们几乎都表示,这个事最后还是会不了了之的,最多回到搁置争议的问题上来。真庆幸自己的服务器不是在中国,不然说这些话,真心是大逆不道的,天朝要是真查到我了,我一定主动承认错误。其实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懂,到底是国家重要还是人民重要,到底是主权重要还是和平重要。台湾渔民出海了,遇到鸟国的巡逻舰放水炮,“中华民国”的巡逻舰也一样不甘示弱,照样喊话,还击水炮,虽然渔没打成,但中华民族的国威还在。我没算过钓鱼岛周边海域有多大面积,也不知道一搜海监船多久能跑一圈。就那20艘海监船,台湾跟日本互射水炮的时候,你们真的是去避台风了吗?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们的海监船,我还简单查了一下,我们的海监船属于海洋局,又不是国家机器,也不配备重型装备,他们就是去看看海上是不是风平浪静,搞搞海洋资源调查,顺便喊喊话的。你非要让人去执法,万一遇到的是不讲理的海盗,那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还不是要出现点状况,我们还是应该多为他们的家庭考虑一下。他们又不是军人,凭什么抛头颅洒热血的。

- 阅读剩余部分 -

一点微光足以照亮生活

       昨天晚上把电脑放到一遍去关灯,黑漆漆的屋子里只剩下窗外的微光和电脑屏幕的亮光,不知道是壁纸的效果原因还是因为黑暗的原因,看着电脑的桌面,自己发了很久的呆。并不是因为那个WINDOWS 8的默认桌面有多好看,那其实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他们叫做雏菊的花,拍摄技术上我不懂,但我想应该还算是拍得好的。只是黑夜里看着这个壁纸还有发光的显示屏,就觉得其实一切都可以沉淀下来,一切也应该不再那么浮躁,遇到再复杂,再不好处理的事情,还是要自己把一切都扛起来,不需要忍辱负重,但必须有所担当,这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责任。

       并不需要每天都看到这个才让自己发现生活有希望,其实心态就是这样,你积极的面对内心和生活,那他们也一定不会消极的对待你。总体上感觉自己的生存状态要比以前好了,虽然物质基础上有压力,但自己并不泄气,毕竟我还有很多资本去跟自己的人生较量一下。只是希望自己每天活得积极一些,只是希望每天能够带给周围的人积极的信号,特别是我的妻子。以前潘浩跟我都是愤世嫉俗的家伙,每天电话里都是在抱怨这个体制不对,那个素质不够,今天国家混乱,明天社会动荡的。其实这些真的跟我有很大关系吗?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关系,但至少现在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自己再怎么抱怨,也不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现状,这倒不是什么消极避世的心态,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以前自己每天忧郁,每天烦躁可以应对压力,这是一种方式,在一种极度的压迫中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现在我想用积极一些的心态来应对压力,这是另一种方式,在一种心情舒畅的环境中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其实每一种方式都没有错,也只是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最大限度的考虑一下周围的人,能让自己感染周围的人,我想即便自己没有多大改变,这至少算是一种成果。

- 阅读剩余部分 -

果然是大中国

       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数据报告已经好多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都还没有公布。其实人多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人多正说明人多力量大。有的时候就会很仔细的思考,地方台和中央台的新闻为什么总能有那么多新闻发生,除了一些假新闻之外,还是有很多类似于“人咬狗”的新闻(以前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中国大陆虽然陆上边界损失了一点点领土,海上损失了一点点海岛,但好歹教科书上还是说的960万平方公里,号称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但当年看地理课本,把中国跟美国地图叠加在一起的时候,怎么看中国都要比美国小点,管他的,爱谁大就谁大。这么大的面积,肯定每天都会不断的发生很多事情,也一样有很多事情会躺着中枪。

       钓鱼岛的事情应该是最近一段时间被各大新闻媒体提及最多的内容了,除了铺天盖地的各地抗议、游行,还有军方的各种言论、各种演戏,还有就是所谓的海监船巡航。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中国的新闻,看看就行了,不用全部相信。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国人的至少在领土的问题上再次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虽然有一些过激的行为,但是我们一样看到了一些理性的声音,比如理性游行,不打砸抢之类的号召,我们只是要表明我们的态度,这算是国人在社会进化中的一种进步。军方依旧没有做出什么振奋人心的举措,政府也依旧是在各方反对之中,我猜想这个事情最终会在这样的对峙中不了了之,或者干脆发布一个假的新闻说日本那边放弃了购岛,国人也就稍微的放松一下,过段时间,对日本的仇恨心理可能又会降下来。对于日货或者日资企业,我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日货如果是国生产的,买来用倒是也没什么,毕竟国内的厂家都是中国工人,我们的消费实际是在养活我们的同胞;对于日资企业,也基本上是一个道理,希望国人能够理性对待这些事情。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