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我看不懂的电影

我看不懂的电影有很多,稍微看懂了但理解很浅薄的也很多。很多时候,我以为只有专业的影评人才能一部电影看得那么深刻,但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能够理解很深刻。这让我想到以前在公司看设计方案,每次别人都能提出很多意见,而我听过这些意见的时候也都会恍然大悟,但自己却从来都提不出任何意见,我不知道这是智商问题还是真的能力问题。总之,电影也是这样,我想这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消遣的工具罢了,往往我要去深入理解的时候,却发现实际没有那么深的意义;而当自己完全没看出什么名堂,或者隐约觉得有什么名堂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人都能看得非常透彻,就如同我是一个小学生,他们是一个博士生一样。

当然,既然是消遣性的东西,自然也不需要大家去过多的考虑,毕竟再深刻的电影,也都只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停留一部分时间而已,并不会跟随我们的终生,同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接触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而这些陈旧的信息终究也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我只是想稍微表达一个对《后会无期》的看法,就是这电影对我来说,一遍真的看不懂,求提升看电影的能力。

记得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最后成为韩寒的却只有一个人》,那个时候我就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其实有机会成为韩寒那样的人,这是一个青年意见领袖,同时也拥有了80后这一代最重要的发言权。读初中的时候还曾经有人跟我夸下海口说要成为韩寒那样的人,而最终成为韩寒的人只有一个,大多数人还是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劳苦奔波着。而韩寒却在为文的水准上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却在赛车技术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也许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注定的,也是命运的安排。我从不去刻意追捧某个人,因为我仍旧觉得人最应该崇拜的是自己,如果这样的信仰都没有的话,那永远也没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 阅读剩余部分 -

破釜沉舟——一万块

小的时候打扑克,用纸牌作为筹码,每每要输到还剩最后一张的时候,都盼着自己能翻盘,虽然不是每次都会这样,但仍旧给自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多年以后,我也再次体会到了这种破釜沉舟的境遇,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依然还有那么多走投无路的人。我不知道是何种信念支撑自己走到这一步的,总是在身上和卡里只剩下198块的时候,我仍旧拿出了126块给老婆买生日蛋糕,拿出了28块买必须要看的书,我只是坚信在之前,我能够收到一万块的尾款。尽管付款的人让我很不放心,但真的走到这一步的话,我想我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让我觉得庆幸的是顺利收到了一万块的尾款,于是我的经济危机就马上解除了。回想一下,一个月之前还告诉自己,这一万块尾款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毕竟自己为这份兼职并没有付出太多的辛劳。但实际上一个月之后再来看这件事的时候,却觉得既然自己已经花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去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方案的直接撰写人,那得到这一万块的尾款就是无可厚非的。唯一会有变数的就是付款的人是否愿意准时或者说及时钱付给我。当我的经济几乎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依然没有放弃去争取这一万块。所以我凭着以往不会去想象的厚脸皮几乎每天都会催一次款,所以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在现代的社会,脸皮厚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富,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多财富,同时还能让自己少走很多的路。

以上~

那些逐渐被消磨的东西

今天整理手机里的照片,无意中翻到了今年开车去金口河的照片,想起当时去的时候还在修路,于是又查了一下这条正在修的国道306的信息,得知因为要修建水电站蓄水,会导致水位上升,所以在部分水位要淹没的地方修建了高架路替代原来沿着悬崖开的路。想到这里,不禁感叹,我们总是在毁灭那些值得欣赏的风景,缺不曾想到这些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后果。

就如同当年成都的宽窄巷子一样,有幸我曾经目睹过修缮之前的样子。尽管翻修之后的宽窄巷子对游客们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商机,尽管宽窄巷子的实际运营是处于亏损状态,但这至少也延续了成都名片的价值。唯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是原来的味道完全没有了。就像世界遗产的申报一样,其实最珍贵的自然遗产恰恰是那些没有过多后人修饰的,恰恰是那些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即便已经残破不堪了,那也是历史留给它的印记。

- 阅读剩余部分 -

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

每天7点起床,45分钟车程,10分钟步行,这样能保证我在8点25分之前到公司,跳槽以来,还未出现过一次迟到。说到这里,让我隐约想起大学前的日子,那个时候其实每天需要5点半起床,我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高达99%的准点率,听上去其实挺变态的,但就是在那样变态的环境下我坚持了很多年。那段珍贵而又紧张的中学生涯,却对我接下来的人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尽管结果并不出彩,但庆幸这样的经历带给了自己弥足珍贵的财富。直到很多年后,如果哪天早上天降暴雨,我甚至会考虑,如果天降暴雨就可以不上班或者晚点上班就好了,那个时候我想我是真的有点累了,只不过这种累和很多年比起来,只要意志力稍微坚强一点,就很轻松的挺过去了,毕竟生活总是带给人无尽的痛楚,同时又要让我们用无尽的欢乐去抚平那些痛楚。

上周末以前公司的同事约我出来吃饭,只是因为家里要照顾孕妈妈所以没办法前往。当然这一下子让我想起了以前公司的诸多经历,离开还不到一年,但所有的谩骂似乎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当自己换了新的工作后,更加感觉到以前公司中诸多的不合时宜。一切的不满似乎都发泄在自己对新工作的努力上,我告诉自己,以前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要想弥补回来,就要用加倍的努力。可细细回想,又何尝不是以前那个公司把自己带上这条道路的呢?如果没有走上这条道路,可能现在都还淹没在国企的群众路线中,这突然让我觉得这一切的经历尽管有些浪费时间,但这确是人生转折的痛楚,没有这些痛楚,可能仍旧在做着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工作,一切都那么廉价,那么的让人觉得无所适从。

- 阅读剩余部分 -

我想我不会写字了

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同龄人再回头看这一切的时候,长期使用电脑,偶然提起笔都不知道怎么下笔,不同的行业分工也早就了不同的专业人士,有的人就必须要写字吃饭,有的人就不需要靠写字吃饭,我想我曾经也是要靠着写字吃饭的人,毕竟有浑浑噩噩的四年在专门学习这些东西。我不知道现在的经历算不算是对不起以前的老师,当然也许老师们也根本不知道,我觉得我离着写字的道路越来越远了,我吃饭的工具也一再发生变化。

以前做行政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在写报告、写新闻、写材料,写文件,而在那之前,我也一直坚持写着博客,我坚信能坚持下来的东西,最后一定会很有价值。并且我不认为是因为学了这样的专业,才让自己有这样的写作能力,毕竟那只是四年浑浑噩噩的学习,那四年对我的影响,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微乎其微的了。当然,很快我就对那些八股文式的写字方式失去了兴趣,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我现在才总结出来的,那就是我不喜欢为别人服务,而忽略了自己应有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价值的权利,无论是做行政还是做核心岗位,都有价值的体现,而我更愿意选择核心岗位。

在换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仍旧将写作浸泡在工作内容中不能自拔,过了很久才发现,原来不能单纯靠文字去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了,我才意识到,原来真的不是要写字了。而是要有创意了,我要开始有战略的思考、营销的思维、要有市场的研究,这些很多都通过一个人尽皆知的PPT来实现,尽管PPT里仍旧需要文字,但替代文字功能的是更多的图片,更多的创造性思维。领导不再要求文字多么绚丽,也不需要感性的思维,而是更多的有价值的文字描述,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是需要文字这个工具。

-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