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即事(三)
算到假期的倒数第二天,距离离开这里也已不到24个小时,暂无依依不舍之情,毕竟几个月后的春节还是要回来的,所以也算不上伤感,只是对于几天来的事情做一下简单的记录,回头想起来的时候也可有个惦念。
至今仍记得某日早上5点钟出门,去往某浩家,这一天是他结婚的日子,我是伴郎。本以为出门可以有出租车,但走了很久也没发现,倒是有一辆“黑车”按了喇叭示意我可以上车,倒也来不及谈加钱,算起来五块钱以内应该问题不大。但下车的时候却发现身上并无零钱,准备拿出一百元让司机找钱,最令我惊奇的是,司机居然说不用了。这个事让我倍感惊异,毕竟在四川生活多年,且不论外人对四川人的评价如何,毕竟我也是个四川人,但我想这种事情发生在四川的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越发感觉到其实北方人真的是很实在的。
某浩也结婚了,应该算是这个圈子里最早结婚的了。虽然觉得他结了婚,倒是也没什么变化,但终究这个婚是结了的。终究,我还是跨越了2000公里的路程,回来参加了他的婚礼,还做了伴郎。突然间觉得,其实朋友之间的关系原来是可以做到这一步的,尽管此行还有探望父母的目的,但还是觉得自己这件事做的蛮好。不知道我计划的29岁能不能顺利结婚,一切的未知数都还在路上发生着,还有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不曾想象到的。
这个时候开始突然想念起成都那边的生活,成都那边给我留下印象的一个个朋友,无论亲密的,还是生疏的, 都在脑海中过幻灯片似的过了一遍。虽然仍旧没忘记对某人印象,但仍旧觉得事情已过去这么久,该忘掉的早已忘掉,不该忘掉的,恐怕以后也不会忘记了。所以还是很认真的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虽然工作上有很多不顺心的地方,但仍旧觉得自己必须要坚持这条路好好走下去,不然之前所有与父母、与长辈、与亲友之间的争吵都会变的很无辜。他们会觉得冤枉,我更加会觉得冤枉,所以这个时候我宁愿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掩盖这件事,而不是什么都说出口,省的各位对于我的事情担心。
七天的假期也就是在这样的平淡中结束的,没有见很多的朋友,因为该见的都见了,没有让父母表现出多么高兴来,因为确实自己没有那个本事,虽然还是免不了跟父母吵架,但也很快就和解了,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都必须要学着去尊重和适应彼此的生活方式。任何一方都绝无恶意,只是想孩子过得好一些罢了。我也不便多说什么……
高碑店这个小地方依旧还是老样子,虽然一中门口有了比较现代化的过街地道,但仍旧还是老样子。几个朋友在外面,仍旧还是连个可以喝茶坐坐的地方都没有,可以去的也就剩下“开封菜”了。毕竟一个小县城能有两个KFC,还是意见挺不容易的事情,对于这些常年在外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回到这里的时候,恐怕除了饭店,也就是这些地方比较合适了。这里的街景仍旧和我当年离开的时候一样,只是多了一些高层建筑,恐怕也是这些政府按耐不住经济发展的压力,开始使劲卖地给开发商了,开发商也从银行贷款中尝到了甜头,居民们在彼此的攀比中开心买房也算是乐得其所,也许这个时候房地产已然取代这些央企成为高碑店新的发展支柱了。毕竟央企们收到铁路行业萎缩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现在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写的东西都不想重复看至少一遍,而且敲键盘的时候手指头太疯狂,见谅见谅哈~
我不知道我的归属感应该从哪里得到,我觉得我的心态很奇怪
如果对一个男的来说,日志太细腻我觉得不太好,虽然我尝试改变,但是至今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办法。
其实很多文字看过之后自己心里面有一些感触那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感想都写出来的。我写东西,习惯性的一敲键盘就不好收住,因为觉得需要写的一定要表达出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结婚这个事情虽然越来越迫近了,但仍旧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便就了结。
有的时候一个城市除了哥们还有那些难忘的姑娘,哈哈
所以其实目的只是在于记录,如果能有其他更多的收获倒是也不拒绝的。
呵呵,也许是因为回家心情比较好,所以写得阳光一些,如果看看以前写的,还是比较阴霾的~
咱一直是在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写出来,所以咱写不出小说来,因为我本身就没什么故事性。哈哈
成都往事,其实都写在前面的博客了,不该写出来的自然就记录在本子上了,成都往事还是很有意思的,等我年纪大了,我要重新整理一下
希望能够给你找到点生活的感触
细腻没什么不好。有些心情如果不记录下来,以后就在没有机会去回味了。而且你写的文字,有阳光的味道。
还是意见挺不容易的事情/错别字,嘿嘿
老家的确都会有变化,但是依然有归属感
流渊写日志总是这么细腻哈。
每次看见你的文章都想回复来着,但是看见那一堆的文字,突然不知道写什么。
今天是好好把文章都看了的,就好好的回复点内容哈。
结婚是个大问题,我老妈现在天天催我去相亲,无奈的日子啊。
其实有时候很容易感伤,碰到一个离开很久的城市,看见那些熟悉的地方,突然就会想起以前跟那些哥们一起的日子。
你越来越往自传体的趋势发展了。。事无巨细这个成语在您这儿简直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啊。。您倒是说说你那成都往事,让我们这一票看客瞧点热闹撒。。。
我是学日语专业的,在校学生,看到这遍文章很受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