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职业当成是习惯,这是一个比较让人烦躁的话题,最近几个朋友都说不想工作,想好好休息,不知道是真的累了还是因为确实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也许年轻人懒惰的心理再次占据了上风吧,每个人都习惯性的叫嚣这个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个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公司啊,不是自己喜欢的领导之类的。实际上大多数人呢,都不会在最初就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我身边大多数都是文科生,文科生的很多职业都是比较让人尴尬的,因为虽然跟工科生一样也许会毕业于一个不错的大学,也缴纳了同样的学费,也一样读了四年书,但是却发现到头来,真正学到手里面的本事不多,的确有,这点必须要承认,只是这些本事究竟可以带给这些文科生多少物质上的东西,实际上我们都是不清楚的。正如以前一个大学老师讽刺现在的大学教育一样,到底大学是技校呢还是大学呢?很多人都不好回答,因为大多数专业的设置,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了就业而服务的,就是要明确教授学生一门技能。而文科专业却没有很明确的技能划分,比如这个管理,那个金融的,这个语言那个语言的, 不过外语倒还可以算是一门技能呢。所以,文科生毕业后的职位都会显得比较尴尬,大多数文科生如果不是进入了垄断行业的垄断企业,在一般的公司里面,无论是起薪还是以后的幅度都不会太大,除非自己另外学习了更具技能性的知识。而工科生一般来说,有点能力和特殊技能的在公司里面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起薪和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在那些大型的央企就更是这样了,毕竟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产业仍旧是那些基础行业。

       有的时候就很羡慕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而这种一技之长必须是随时丢掉饭碗,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份不错工作的技能。我不知道以我现在的知识储备能不能做到,至少作为文科生,不转行的话很难。

       那天负责内刊的同事拿了一篇稿子给我让我改一段话,其实说起来以前在国企做内刊也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如果是单纯的比较和谐的东西,还是比较擅长的。但这次不知道怎么的,也许真的是很久不写这些“八股文”了,不仅生疏了很多,甚至连很多套路化的东西都已经不清晰了,很多基本问题都注意不到,简直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个什么状态。还记得上个月拒绝回机关的事情,那个时候觉得这些东西我不想去继续学了,因为我觉得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实际上按照之前还在那里的情况来看,我可以写出来的东西虽然不是很好的,但也不算是最差的,而实际上即便我厌恶这样的工作方式,我现在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水平相比半年前,是有下降的。我以为写博客只能是单纯的保持,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而真正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不论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写那些“八股文”,我想都应该时不时的好好想想自己的这些所谓“本事”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物质上的价值,到底能不能让自己以后的路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