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教育我们说,工作一定要找一个稳定的,收入有保证了,生活才有保证。但后来,大多数人都不能进进一个体面的国企或者做一个公务员。运气好的人进了不太体面的国企,比如中铁,话说回来,中铁相比一般的私企还是好很多的,只是常年的外派让人非常恼火。而这里面实际上大多数人还是进了一般的小公司,他们可能在里面浑浑噩噩,也可能在里面拼命努力,对于从这里面走出来的人,我是持敬佩态度的,因为要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断沉淀自己,改变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能够成功的进入公务员序列,而且我说的是有编制的序列,他们想要得到的并不是短期的高额财富积累,也许只是要完成自己或者家人的一个心愿,求得一份稳定和踏实。而当我也在努力朝着这个圈子迈进的时候,却发现很多问题并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一如老辈子的观点一样,私企一定是看能力的,有能力你就上,所以私企就没那么有保障,国企肯定是要靠关系的,有没有能力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关系。而他们却很少谈论政府序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了解的少,另一方面是政府序列的口碑确实是不怎么样,所以一概的观点就是比国企还要黑。这点,至少我正在慢慢的印证,也从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发现了很多的端倪,至于后面的发展,其实自己也已经心中有数了。说到底,正如郑哥所说,在这里你没有编制可以拼点命,年轻无所谓,哪一天如果有幸得到编制了,那你就可以稍微减轻一点自己的工作量了,如果至死也不可能得到编制,那就还是在一年内尽早打算,无编制的政府序列只是在消磨你的意志,而沉淀你的圆滑。

      圆滑这个词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以前觉得在国企的时候,大家就很圆滑,但过了很多年之后却发现原来里面还真的有一些过了这么久都还可以称兄道弟的人,至少那个时候年轻的一代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到了私企,以为可以靠能力吃饭了,却发现自己的能力变得无比弱小,真的是没有吗?我倒是可以肯定,绝对是有能力的。但似乎总不能被人发现,无论是埋没还是怎么样,说到底,一定是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努力,慢慢的积攒起了并不踏实的工作态度,加之企业本身的发展策略自己并不认同,所以不得不选择离开。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过了这么久,几种环境也都算体验过了,但却隐约感觉到,仍旧是企业更适合我,而何种企业呢?其实无所谓国企还是私企,只要企业体系够健全,那么能力就一定能发挥到最大化。

      说了那么多工作,这才真的扯回正题,是什么让自己觉得累了呢?是工作的繁琐吗?我想不是,因为这里的工作再多再繁琐,我都应对自如。想想读书的时候,没有钱也没有想法去买什么便签纸,那个时候还在坚持用文具盒,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愿意把物品收拾整齐的家伙,为了节省纸张,所以自己在文具盒上贴一张便签纸,每天用铅笔写上要完成的事情和作业,其实大部分都是作业,完成了的就用橡皮擦掉。隐约感觉到自己那个时候真的是有点聪明,这种办法如果是放在同龄人,恐怕并不容易想到。那个时候的事情很多,但每天都不会忘记做什么,而且尽量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再后来读大学和工作了,却变得懒惰了,偶尔在电脑上贴各便签,偶尔干脆就用手机记录了,但实际上最后还是有很多事情没办法按时完成。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因为什么,可能今天大概想明白了,读书的时候事情很单一,只有学习,所以事情再多,记忆也会发生联想,即便文具盒里没有记录,通过其他的触发点也能让自己想起来。读大学之后,特别是工作之后,要考虑的问题就远不止工作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去思考,都要去记录,要考虑如何处理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缓和矛盾,完成必要的事件。其实看上去都很繁琐,但每件事之间的联系却并不紧密,那就需要独立的,在同一个时间段完成多个事件的记录,才能保证每件事都做好。

    其实因为要去思考这些事情,才让自己变得分不清楚主次,因为要思考的事情真的很多,并没有夸大这些,也没有贬低自己的能力,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客观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经历沉淀的很多了,我们有过读书的经历,有过各种公司的工作经历,有过多种交友经历,甚至有复杂的感情经历,这些让自己变得木然,也变得迟钝,人们无法在这些经历中游走的时候,反而会让这些经历吞噬,不能自已。

      大家常说累了就好好休息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想不上班就拿着很多的工资,可明知道这种事情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是不可能的,但还是会去想。偶尔看到朋友们出去旅游发回的照片,也会羡慕,但每次想到自己所面对的经济问题和生活问题,就一下子觉得原来自己必须要做的不仅仅是提升自己,而更多的是要提升自己的物质基础。房子终于装修完了,爸妈来了成都,他们很高兴,但是却总是说那是我的家,我知道他们感到不自在,就如同他们是来做客的一样。每次一想到这些,再想想他们拿着最低标准的退休工资,还出去兼职,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都,有一块算一块,都丢给我了,我才觉得自己真的做得不像话。想着他们回来一直说很高兴,我才会稍微有一些宽慰,可他们内心想的,可能远不止这些,想到这些,就觉得他们又孤零零的回到河北,似乎他们是被抛弃了的一样,这并不是2000公里的物理距离,恐怕是2万公里的心理距离。其实每个人的父母都不容易,我的父母更是这样,因为身边每一个人都是这么评价的,所以我从来不曾想过某一天要亏欠他们,而实际上我已经亏欠他们很久了,我努力再努力,却发现改变不了什么,那么自然就觉得累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