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广场与中国广场之比较
终于还是发现自己并不快乐,甚至已经有人觉得我心理有点问题了,好在我一直觉得自己心理素质过硬,所以能够很好的调整这一切。
晚上加班完了,整理了一下硬盘里的东西,发现一篇原来写的作业,虽然有点学术意味,但是还是挺能反映现实的,所以发在这里,希望那天被人百度或者Google搜到了,能够用来借鉴一下,只是希望使用的后来人能够按照学术原则,在自己的文章中注明网络来源,作者,以及使用的时间,这也算是对我起码的尊重吧。很多时候共享一些东西,对后来人还是很有价值的。对这个不感兴趣的童鞋们,完全可以略过的哈~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的经济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很多地方的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和“民心工程”,在多方压力下建设属于自己的广场,而且这些广场的规模是一批比一批大。但是这其中实际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广场的社会作用究竟是什么?
广场这个词最初源于古希腊,两千七百多年之前,古希腊还是各自为政的大大小小的城邦制度。在每个城市道路的汇总点,留下空地,作为广场。这种广场最初用于议政和交易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后来广场的概念在欧洲各国的到广泛传播,法文中的PLAZA已经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英语中,成为一直影响到今天的重要物质文化。直到现在,广场仍旧是作为欧洲很多国家和城市的重要代表,它们在城市美化和丰富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已经成为国外游客向往的人间胜地,渐渐的,广场已经不再是人们心中那个狭隘的概念,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广场能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风格、一种绘画艺术,更多的作用要体现在广场的社会功能的交流平台作用。一般来说,欧洲的广场大都不是刻意营建的,一般都位于市中心,一般几条重要马路的交汇点就能形成欧洲人意义上的广场,而且周围的建筑物一般都会有意识的给广场留出一些空间。广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世外桃源的象征,在节奏步伐很快的城市中间,广场成为人们可以歇息片刻的理想场所。很多时候人们对广场的依恋甚至超过对家庭的亲近。广场上有的建伟人雕像,有的建教堂,还有的建娱乐设施,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凯旋门、巴士底铜柱就建在这样的广场上。这也是广场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动力之一。广场实际上也是一本历史书,它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兴衰,历史上的很多事件大都会和广场有关。广场是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地方,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社学家苏格拉底的哲学殿堂其实是在广场、街头,他在这些地方发表他的思想,反馈的信息再开阔了他的思路。广场上的各种自由言论,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传播了新的思想,扩大和提高了艺术欣赏所需要的受众。比如启蒙运动时期,很多思想家都是在广场进行讲演的;欧洲民主制发展时期,很多国家政策都是在广场上获得通过的;二战时期,军队的凯旋的必经之地也是广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巴黎有凯旋门,只有布拉格有许愿池。实际上,这些代表欧洲浪漫艺术和现实艺术的建筑存在与大部分欧洲国家,而这些建筑的依托就是广场,是广场赋予了这些建筑新的含义。在欧洲广场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就是鸽子,这个代表和平的生物,在欧洲的广场上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们也只有在广场上才可以体现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那些著名的照片大都是以鸽子、广场、人的和谐为创作灵感的。
作为中国的广场来讲,说实话,的确是背离了广场的概念,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广场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劳民伤财的行为。最初中国人心中并没有广场的概念,一些空地也可能成为广场,文革时代,空地或者院坝就成为批斗“反动分子”的最好场所。而天安门广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最值得提到的功能也就是领导人的阅兵了。所以中国的广场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程度上跟政治挂钩的产物,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太多实际的东西。报载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广场兴建成风,从大城市一直到小城镇,一地赛过一地,一城盖过一城。黑龙江省鸡西市人均财政收入仅283元,但市委书记丁乃今仍采用克扣、拖欠工程款的办法建起全省最大广场,占地达32.3万平方米,市民说“一个小时也走不完”。广场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城市奢华的代表?还是公民的休憩地和集会所?现在中国的广场却成为一个城市炫耀财力、炫耀政绩的地方。许多城市大搞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兴建所谓的地标建筑。至于广场的真正功能如何,对于主事者来说并不重要。
在欧洲,文人最喜欢漫步在广场上寻找灵感,因为那里有一种和谐,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但是在中国,我想在广场上很少可以看到文人的身影吧,因为那里太喧嚣了,那里没有任何可以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真实东西,一种虚无是不能让人产生创作的灵感和冲动的。
广场是一张白纸,许多的悲剧、许多的喜剧都重叠的写在上面。跟欧洲比,中国的广场,从来不缺值得炫耀晾晒的题材。比如清晨与太阳一起升起的国旗,只有节日放飞的和平鸽,月光下的露天舞会……但是这些未免有些牵强,因为一个真正应该体现中国文化的地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在是一种无奈啊。广场上,应该铺陈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现的是这个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博主真会比呀
哇. 简体中文.~ 舒服
好长..........
所以没看完。
老了,看长的文章会头疼的,特别是这些学术类文章。
其實我也沒看完~....
我一看太长了,就直接翻到最后一句看了下,有点儿奇怪你在写什么,就往前看了几句,又有点儿好奇,又翻几句......就这样看到标题......
关于文人我只知道老舍先生喜欢在自家院子逗猫养花儿看麻雀和鲁迅先生喜欢坐家里一根一根抽烟。现在这个时代,欧洲文人也没有在广场漫步的闲情逸致了吧。
作业要求,也没办法~
诶,我刚发现,怎么是用的简体~
呵呵,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个感兴趣的,看这种文章就已经很累了,别说是这种长的文章~
不小心哪天我把毕业论文也放上来恐怕就更加没人愿意看了
可以理解~確實有點長,而且也確實有點無趣~
其实最开始我也不知道也要写什么,这两天太压抑了,发点原来写的东西,可能心情能好一些~
然后我就发上来了,其实看完了的话,还是可以发现,这个比较挺有现实意义的~
现在这个时代是个文人没落的时代~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空间让文人去闲情逸致了~
不错的论文。
现在做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还不如日本韩国做得好。
去年我去韩国访问,他们搞的欢迎晚会,就把传统的东西表现很好,让我们感动。而我们却做得不好。
你挺能比的嘛,呵呵~
长见识了,中国一般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特色还是没有做出来吧?或许是这样子。
博主是码字高手啊。。。
支持!
不知码字这个词是用作贬义还是褒义呢~
虽然很能写,但是质量都不高啊
中国特色的广场不符合广场的实际作用,而更多的是为政绩影响力服务的~
钱没少花,但是却没有那么高的利用价值,也无法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业要求,没有办法~
中国正处于一个传统文化缺失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渐渐让人遗忘,虽然在尽力弥补,但却略显力不从心啊~
日韩的确做得很不错,无论是自己创造的,还是从别国引进的,他们都很重视那些传统文化,有有效的传承体系,这是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
刚才一看题目,我说你怎么会突然写这个呢。。。
丫的,我最近脑子进水了~
不知道一天到晚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