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就26岁了

       写这个标题并不是说我今天才过26岁的生日,实际上对生日这个概念,在之前的几年里已经非常模糊了,今年过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生日,可能让我这一生都很难忘记。对26这个年龄来说,没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也没有一个特别的概念,我只是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就长大了,至于是不是真的就成熟了,还是要旁人来评判的。

      衣服的风格变了,以前都是T恤加牛仔裤加板鞋,即便是已经工作了也还是俨然一个学生模样。不管是换发型也好还是添加黑框眼镜也好,都是无法改变不成熟的形象。现在穿衣服的风格明显改变了很多,连同事都能看得出来,这倒没什么不好,毕竟人不可能拒绝长大,更不可能排斥成熟,这都是人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自己曾经如此的幼稚,面对大多数问题的时候,自己觉得想的很多,但其实深度远远不够。

     周边的人和事变了,我们开始去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难题、亲人朋友的过世,这一系列时间这把杀猪刀甩给我们的东西。今天帮某帆的爸妈订飞机票,他老丈人过世了,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痛苦,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而且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还不得不在遥远的甘肃闷头工作,只是为了这个家庭的责任,只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我想这样的结果是他曾经想过的,也是这些在中铁外派项目上待过的人可以理解的,而那些终日在城市里过着安逸生活的人却永远不能理解。他们可能有很好的基础,可能有很好的机会;而外来人而言,他们要付出异于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突然想起那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对很多白手起家的人来说,他们就是要面对这样的挑战和经历,才能够跟那些本身有很好基础的人平起平坐。我倒不是抱怨这个社会,也不是说某帆过得不好,某帆其实生活的还算不错了,工作也不错,只是觉得这次这个事情,恐怕对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希望他妥善处理好后事,一路平安吧。

阅读剩余部分 -

国之殇·国之幸

       据央视报道,昨天下午4时30分左右,载有14名香港保钓人士的船只“启丰二号”上有7名成员携带中国国旗成功登上钓鱼岛,他们高唱中国国歌,将携带的国旗插上钓鱼岛……

——来源:网易新闻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突然间感到有点激动,也有点遗憾。激动在于钓鱼岛这个事情,中日之间维持了这么久,也没有得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政府态度不够强硬,让很多民众看不到希望,对于港澳台的人们来说,这也许只是一次民间行为,但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一次国家主权行为,与政党无关,也与政治性组织无关。他们所代表的是中国人应该有的态度和作为。不管他们有没有高唱国歌,但至少看到了四面旗子在船上,在岛上。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已经在接纳这个社会主义中国,尽管台湾和大陆还在维持原有的状态,但至少青天白日旗作为当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旗帜,还是被带去了,这算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突破。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后盾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看到这条描述的时候,我觉得遗憾是因为,这就像是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组织在看一场戏一样,还要去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还要去猜测他们当时的表现,是否真的高唱国歌,你们真的有确切消息吗?做新闻和媒体,希望你们留一点良知和态度。真心佩服的是跟着他们一起登船记者,有着对新闻最敏锐的观察力和最强的探索精神,他们用自己的人身安全去试探践踏了另一国。

阅读剩余部分 -

电话引来的思考

       回成都已有一年半多了,135的那个号码还在用,从05年到现在,也有六年时间了,基本上那个号码接到的座机号都是028开头的,今天又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有猎头公司的、有广告公司的、有装修公司的还有销售客服的。回想以前在广西漫游这个号码的时候,遇到这种电话,一般是不接的,现在见到这样的电话,基本上都不会错过的。所以有的时候把装修公司打来的电话误以为是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还是习惯性的走出办公室去接,毕竟这个东西还是要掩人耳目的。几个月来,各种各样的地产公司、广告公司、科技公司、猎头公司、综合性集团公司打来的电话,有些婉拒了,有些考虑了,有些去面试了,但都不是很理想。总感觉这样的日子有点奇怪,在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对一份新工作如此的期盼,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频繁的换工作,可能以前就觉得读个大学留个校就完事了,也可能觉得没留下找个国企过一辈子也就完事了。还记得去年某一天,跟某帆打电话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他说他现在的状态仿佛就能看到30年之后的他,但实际上我觉得他在国企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而且提高也很快,并不是单纯的如他所说那么浑浑噩噩,那么无所适从,尽管现在又外派到项目上,但他那种犯贱的好心态一定会帮助他度过难关的。

       对我而言,虽然并不后悔当初保研,也不后悔当初离开国企,但总觉得现在这样的状态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即便是跟周围的朋友或者同学没有产生很大的差距,但依旧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是做得不够的,无论是职业定位,还是职业方向,无论是岗位能力还是领导力提升,都还差得远。自己还偶尔要装一下,觉得自己懂的很多,还要去分析这个公司,分析那个岗位的,真的是有点不自量力了。今天一家猎头公司打电话过来招聘猎头顾问,其实对这个岗位并不了解,只知道是沟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一个岗位,基本上算是一个底层岗位,而且一旦接受这样的工作,就意味着又是重新开始。因为这不同于以前的人事行政工作,也不同于现在的企划策划工作。以前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工作,但实际上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远远不够,我不可能又去一个新的行业、新的岗位,重新开始,运气好的话, 几个月内会很有成绩,运气不好的话,还是像这边一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年时间没有多大的提升,确实会学到东西,但所学到的东西和所浪费的时间远远不成正比。

阅读剩余部分 -

屁民的生活——又激动了

       昨天跟去新加坡的某健聊天,聊到他在那边不用翻墙的事情,我就异常兴奋起来,他说其实想看到真实的东西看当地的报纸就可以了,中国就是一摊稀烂,也许这里面有个人好恶的成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里面一定有很多很客观实际的东西。也许国人和政府还有外人所关注的点不一样,国人想的就是如何安稳的过日子,至少大多数屁民们是这么说的,他们不会去闹,也不会去revolution,只知道偶尔在网站上发发牢骚;政府想的就是如何在外面可以风光一些,比如各种捐助啊,比如奥运盛会啊,而实际上这些到底跟这些纳税人有多大关系呢,不得而知;外人眼中,特别是一些没来过中国的人眼中,这里仍旧是一片荒芜,因为没有一个契机可以表现出这个国家是否真的强大,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似乎大多数都是不好的。

       作为屁民中的一类,不太喜欢关注那些时事,因为确实跟我关系不大。总是觉得电视上的新闻是不需要新的,网站上的新闻是不需要全信的,墙外的新闻是可以大面积相信的,只有看在自己眼里的东西才是可以完全相信的。也许稍微有些极端,但至少应该是大多数这一类年轻人眼里的世界观和新闻观。一个失去公信力的时代,如何让这个社会去面对所有人的拷问。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仍旧要面临房贷的压力,要面临生活的艰难,其实无论怎么样,国之不幸并非一个国家的衰败,可能更是一个民族的冷漠吧。当一个民族的人失去对国事的关注,失去对国家的信心,不对,这里准确的说应该是失去对D的信心。我们从来都是爱国的,国家永远都应该是国民心中抹不去的荣耀。

阅读剩余部分 -

母亲生日的杂念

        一个人有的时候要强忍着压力努力去做一切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就意味着他要每天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闲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写微博,更没有什么时间去写博客。不记得有多久没写过了,最近的几篇博客的更新周期拉的越来越长,也许真的是不想写了,也许是生活中太多道理不值得在这里讲,也许是自己变得愚钝了,很多道理都看不明白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真的没必要去写那么多废话,而去浪费各位看官的时间。毕竟曾经还有很多人认为我写的东西蛮有深度的,那应该是还在广西的时候,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段让人痛恨和心有余悸的日子,但也不可否认的是那段日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恐怕这些都会是我重要的财富。况且,即便最近的某天,我从这里走了,我也一样会在走之前觉得这里多么的不堪回首,这么里多么的垃圾,仍旧会有一天回想起来的是时候发现,原来这里也曾经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不再像以前一样表现出自己很多的烦躁,不知道多久以前意识到其实烦躁都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毕竟生活总要过下去的,每个月要考虑固定的房贷从工资里扣除,每个月要考虑还有多少钱用来零花,未来的一两个月里还要考虑物管费和水电气费,这些固定投入,都可能让很多人烦躁。偶尔回想起刚毕业不缺钱的日子,周围的同事们都在努力挥霍着自己一个月4k-5k的纯收入,我却在努力的存下这些钱,虽然偶尔会有控制不住冲动,但还是庆幸自己留下了一些积蓄。那个时候,不需要有买房子的压力,也不需要有谈情说爱的成本,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是一直告诉自己买什么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但对给父母买的东西,却从来都不心软,毕竟这是自己在遥远的南方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