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值得忧郁

        还在回家的路上便接到电话说要回公司加班,其实这个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可能是我很久没有加班了,也可能是我已经被这样的工作状态冲的没有激情了,恍然回过神来才发现,其实加班本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有的时候要仔细想想这样的加班是不是真的值得。

       到了办公室,照例还是要打开QQ,看到某恒的QQ如同往常一样,“忙碌中”,不记得有多久没跟他好好聊过天了,也不记得他加了多久的班了,其实他跟我都清楚,搞IT的嘛,加班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某恒来说,虽然收入不算高,公司平台不算大,但做着自己一直都很想做的事情,即便是加班,应该也不会像我一样有那么多的怨言吧。

       某振被公司开除了,原因至今没有人清楚,恐怕只有公司领导才知道,当然了也只有那些人才真正当他们是领导,在我看来,他们恐怕还没有达到一个领导应该有的高度吧。某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有北方人身上那种爽朗的性格,也有工作多年的自来熟本事,也有跟南方人学到的一些心计。在工作上帮了我很多,也提醒了我很多东西。至于开除的原因,他不清楚,我也不清楚。但有一天我清楚,公司这样的做法一定是某些大事的预兆了。某振说,公司如果挺不过八月份,那公司也就要走下坡路了,劝我早做打算。其实我早就在做打算了,因为这里确实已经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了,诸如工作安排不合理,对人才的培养不得当等等,我想自己是一个年轻人,不该这么浮躁,但其实我也没有那么无知,对于存在的情况并不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的。

阅读剩余部分 -

世上最好的礼物,没有之一

       有的时候想象自己可以针砭时弊,高谈阔论,却发现其实社会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会像我想的那样容易被批判,回过头来说,其实简单的生活却更令人觉得惬意,不是因为那种生活缺少一些必要的激情,而是这种生活就是最原汁原味的生活,不多不少,不偏不离,不离不弃。往往人们在追逐这种生活的时候,都没发现其实这样的生活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一种从来没有言语的情感,我觉得在这一刻完全迸发了。

       2005年的时候我19岁,那年夏天我考到了西南交大,一个离家2000多公里的地方,在父母看来那就是回家,但在周围的同学看来,那就是2000多公里的地方,所以他们说要给我过一个生日,年少无知的我欣然接受了,我以为那是一个让自己难忘的生日,而实际上事后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个让自己难忘的生日。因为离家去成都的那天,我发现其实这最珍贵的一个生日应该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而我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所以离开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为了偿还自己这个遗憾,我要用10年的无生日来弥补这一切。而实际上知道去年生日,我都是做到了的,我对每一个知晓我生日的同事、朋友们表达了我的谢意,但也必须要一一婉拒,因为那是我的信念。

阅读剩余部分 -

你说了算

       聊天的时候意外敲出这四个字,突然想起在广西工作的时候遇到的一个总工,张总最喜欢说“你说了算”,至少在我这里经常会听到,不知道他对别人是不是也经常这么说,那里的人都觉得张总水平不够高,只是比较会说,不过张总对我很好,什么事情都会想到我,帮我规避工作中的风险,其实我觉得不管人水平高不高,能够做到总工这个位置,那说明人是有这个本事的,如果那些嚼舌头的人有本事,那你也去做做总工看看呢。其实仔细回味一下“你说了算”这句话,还是有很多价值在里面的。

       如果说张总是一个喜欢推卸责任的人,每次都对下面的人说“你说了算”,那出了状况那自然就跟他的关系不会太大,毕竟空口无凭。但如果他明明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想让锻炼锻炼你,那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鼓励方式。很多刚入世的学生娃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很低下的工作,找不到工作的自信,那管理者也许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足够好,是不是真的给予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至少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至少那个时候我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很多事情,因为我觉得有这么个人在支持着,尽管业务方向完全不同,但他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实在跨业务的领域中给了我很多无形的支持。我想这也是自己当时成长那么快的重要原因。崔总虽然不经常说这句话,但也在无形中给了很多肯定或者说放权。这让一个毛头小子,特别是一个自认为还有点能力的小子感到了莫大的欣喜,恐怕这就是一种管理的策略吧。这么回想一下,在国企里面,如果说领导和下属属于同一个岗位领域,领导够大气,那么下属就会成长很快,要担心的只是下属之间的竞争关系;如果说领导和下属不属于同一个岗位领域,领导都会很努力的给一些指点,即便领导很小气,因为领导觉得下属的成长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威胁,这也许就是国企的特色吧。

阅读剩余部分 -

其实你们一直都在

买房子的事情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自己的积蓄不是很多,父母为了这个首付也付出了不少积蓄,女朋友的支持也让我觉得这件事办完了,就了却了一桩心事。今天上班的时候找晓彪聊天,其实最开始是没打算找他借钱的,因为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批人,毕业两年多,可能都在盘算着买房子或者已经付了首付在还贷,班上几乎是找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大家都很不容易,工作并不算高薪,但也不能轻易的就积累很多财富,有的时候想想如果在找他们借钱,真的是在给他们雪上加霜。尽管如此,今天聊天的时候,我还是提到了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能借到钱的话,对减轻点负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开口了,当时晓彪的反应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积蓄,工资本来也不是很高,但是他似乎比我还要着急,他一直问我要多少,一直在考虑怎么能借到钱。到下午的时候,他打电话过来说,对不起,洁儿,从别人那里借的加上自己的,能找出5000来,电话里语气都是很模糊的,他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但其实我却已经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他在面前,我是真的想好好的抱住这个跟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兄弟。其实我并不指望一定要从同学那里借到多少钱,但是真的没想到晓彪会做出这样的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来。5000块不多,但也并不少,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感谢这样一种简单的情感,还是应该去好好回忆一下当年那种谈笑风生的学生时代。那一段时间真的让我觉得,其实,人生有这么一群人,真的很重要。直到毕业了,大家各奔东西了,虽然很多人已经不怎么联系了,这几个人也没法像以前那样可以谈天说地、喝酒唱歌,但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却真的会用心的想起你来,原来你们一直都在身边。原谅我现在的低迷,我不能像当年承诺的那样帮到你们,但也请记住我现在所说的一切,因为我知道,有一天,你们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我要去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我觉得其实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阅读剩余部分 -

       “家”一个看上去那么高深的概念,但对很多同龄人,甚至很多比我小的人,他们已经在接受这个概念了,而我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去接触到这个东西,有的人说家是一个可以停留休息的地方,有的人说家是因为有牵挂的人,而对我来说对后面那个含义的理解恐怕更加深刻一些,而对前面的那个含义,却有着无知的另一面。一下子,头脑里闪出了很多很多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去了广西,那个时候觉得有安排住宿的工作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虽然那是一个陌生而且遥远的地方,但在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到一个处所对自己的意义。因为那个时候会单纯的认为,那里就应该有住宿的地方,我称其为“住宿”。提到“住宿”,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读大学时候的四人寝室,倒不是因为我多怀念这样的生活,只是想到那个时候很多人对“回寝室”这个概念,往往是说“回家”。也许寝室在他们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住所,而对我来说,那却仅仅是一个落脚的地方,所以我从不说回寝室是“回家”。

       2011年冬天回到成都的那个晚上,刚刚下飞机,其实心里面一下子就没底了,尽管知道就算没有住处也可以找宾馆去住,但突然来到那样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真的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住下的地方。所以一下子内心的失落感和忧伤情绪就油然而生了。2011年夏天从公司的一个宿舍搬到另一个宿舍,一个条件不怎么好的地方,那个时候让我觉得那仅仅是有一张可以让自己躺下睡觉的床而已,仅此而已,那个概念离“家”简直太远太远了。2011年夏天在住公司宿舍的同时,我也有两个月的时间是住在外面的,因为那个时候有师姐腾出来的出租房,虽然那个时候觉得一个人住挺无聊的,但是至少没有在公司宿舍,自己还是觉得挺惬意的。师姐说,既然公司有宿舍,而且住宿条件又不差,干嘛非要去那个很旧的出租房住。我倒不是说师姐不让我住,师姐一直都对我很好。只是她对于我的行为不解,同时对于我提出的理由恐怕对他们来说,都很不能理解了。

阅读剩余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