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傻还是丑还是累

坐车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东西想记录下来,但每次下车又都忘得差不多,每天飞快地看着车窗外的景色闪过,每天看着这座城市微小的变化,即便已经来了10年了,依旧没有对这个城市产生任何感情。高中同学偶尔会发来消息说成都又怎样发展快了,又如何发达了,又获什么奖了。但我却每次听到都没有丝毫的感觉,我不知道是因为真的不喜欢,还是因为没有认真去观察。

从一个小的地方来,理所应当的对所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感兴趣,对所有关于高楼大厦和钢筋混凝土的东西都应该感兴趣,对那些蓝天下映衬的天际线感兴趣,但真实情况却没有。我不知道是因为真的不喜欢,还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观察。

每天都拼命地重复着一样的轨迹,每天都拼命地往家赶,可能是某种信念在支撑,哪怕下班的时候都会在座位上睡着,我都觉得那应该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可以利用这个有限的时间好好休息,然后才能投入到更多的奋斗和努力中去。人们总是喜欢赞扬所有关于青春的奋斗,所有关于年轻的故事,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当现在回想起来的时候,只知道有一段经历叫做傻。曾经觉得看明白一切了,但却看不明白自己的未来;曾经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完了,但多少年后再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傻。深感自己的年轻所带来的并不是活力,而更多的是愚钝,从来都不敢去妄想是不是可以比别人稍微懂得早一点,我怕那一天会让自己变得更累。所有关于傻的记忆,其实都是累的表现。

阅读剩余部分 -

杂谈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伤感,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学中文的人,到现在为止,还是不会写诗,也不会写歌,当然我甚至从来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还记得读大学那年在火车上,一个老人家问我要去读什么专业,以后想做什么,我居然很不知廉耻的说出来我想当个作家,现在想想其实那个时候只是为了让自己读中文这个事情变得顺理成章而已。多年以后,我虽然曾经靠着这个专业找到一碗饭吃,也曾经靠着这一点文字功底,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但自己终究没有走上这条路,其实也很清楚根本不是这块料。有的时候听歌,喜欢去看看词,也喜欢看看是谁写的,虽然经常对不上号,但是也知道,无论那是消遣还是技术,这都是让人愉悦的工具。只不过,跟我同样大的人,跟我一样专业的人,他们有的终究学会了写诗,也终究学会了用语言撩妹,我却并未因此而感到羡慕。因为我觉得我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回望过去,我庆幸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就如当年张勇大哥所说的,不管你学什么,你把方法学到了,那这四年就够了。虽然有的时候显得有些不可一世,虽然有的时候自诩为意见领袖,但自己很清楚一点,至少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了一个很好的判断,这得益于于自己这么多年来积累的方法和所观察到的每一个人。我学会去思考,学会去看到自己深度可及的本质,这样让自己可以少走弯路,让自己可以更清醒的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大事和小事。

阅读剩余部分 -

关于过去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说写作文不要写那么大的题目,容易被判卷老师判定这人驾驭不了,就给低分,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还是没改掉这样的习惯,尽管当年的作文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题目呢?其实也是不经意的想到,原来今天是农历的生日,虽然已经很久不关注自己的年龄了,但这个时候还是会去注意了,毕竟父母和亲戚都发来短信或者打电话问候了,毕竟自己也曾经想过是不是应该过过这个生日,但后来再仔细想想,其实过与不过又如何呢?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我只是觉得那样的状态不需要每年都递进的持续,因为那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对父母而言,他们可能也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了。19岁的时候曾经跟自己约定,10年不过生日,现在10年的时间到了,却把这个事情看得越来越淡了,也就没去在意这样的状态到底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关于过去的很多东西,我也想就此做一个了结吧。

无论是关于事业还是关于家庭,30岁的时候,已经结了婚,也买了车和房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也庆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看明白了很多,也看淡了很多。看人比以前看得更准,开始慢慢的去深入分析问题,也基本上具备了可以赚钱的技能,我想那就至少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从前有人问我,怎么想到要从一个学中文的,跑去做投资,我以前的回答是不想为别人服务,现在却觉得那个时候太肤浅了,其实就是想做点有价值的事情。当然并不是说写东西就没价值,而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想要得到的认可也不仅仅是别人的认可,我想更多的还是自己的认可。在自己都肯定自己的情况下,那我想以后的路也可以走的更加平顺一些。

阅读剩余部分 -

怀旧是为了活在安逸之中(二)

今天续了主机的费,积极性又被稍微调动了一些起来,时间久了不打理,这只言片语可能就真的变得苍白无力了。以前总是说我要写一个系列,比如伤病系列,比如孩子的成长系列,比如自己的基因系列,终究因为种种繁杂的事情没有成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我们可能就是生活在一个HARD模式,别人的生活是生活,而我和我的家人却还是生存。虽然慢慢的情况越来越好,我也有多余的钱可以带孩子出去玩,却依旧心里有很多的虚无。正如我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我会突然像爸爸一样倒下。肩膀上的伤第二次复发了,我一直担心是基因问题,后来终于还是用核磁共振查出原因,原来确实是曾经受过外伤,肩膀里有积液。虽然一下子心放下来了,但还是心有余悸,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不知道的旧伤又会冒出来。毕竟那曾经都是青春的鲁莽所留下的,那么肆意,那么不知天高地厚,年轻的时候踢球,不需要护具,即便对抗再剧烈,也不会觉得有多少疼痛感,我想那就是不同于现在的青春。

偶尔想起以前的幼稚的经历,虽然不至于发笑,但也会觉得其实那个时候挺幼稚的,尽管当年一直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挂在嘴边,但看来因为年轻,还是付出了很多代价,然后需要用现在这个日渐不健康的身体来承担。但人们又经常说,青春不就是拿来肆意妄为的吗,如果当初没有这些肆意妄为,可能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又会觉得有些后悔。

很多人喜欢怀旧,我以前也喜欢,不过现在不太喜欢,因为真的怀旧就像是麻药一样,就像是把一部电影翻过来看第二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是已知的,所有的突发状况,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都是已知的,那么这种缺乏挑战的环境当然就是安逸的。而这种需求多数时候更适合20几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才刚刚度过最年轻的时间,才刚刚来到最有活力的年纪,但那个时候却同时要面对每一天的压力,所以怀旧成了一个家常便饭。而现在的我,马上而立之年,越发觉得怀旧那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罢了,慢慢的,往前看成了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规划好的东西就得好好的去实践,否则那不就成了一纸空文。

怀旧是为了活在安逸之中(一)

最近这几年我终于不再怀旧,于是我可以肆意妄为的拼命的往前奔跑,偶尔回回头却发现其实以往的那一切,仅仅是自己在回望的过程中找到的些许安逸,更或者是在逃避现实过程中找到的一个避风港而已。

早上网易音乐里一首歌的评论让我看了很久,“32岁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是什么梗,我想知道的就肯定知道,不知道的就算问到了也没什么意义,毕竟这就是大家在这样的音乐里寻找过去的过程,找到了这句话的,那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共鸣,找不到的,那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情愫在里面。于是当早上看着窗外耀眼的晨光和难得一见的蓝天的时候,我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以前跟某浩说的,现在的自己开始慢慢看明白很多事情,这算是人生的成长还是一种不可妄为的行为呢,因为当我们这一代人慢慢看清一切的时候,可能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准备好去面对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挑战。

以往的我们从享受青春,到怀念青春,再到面对社会现实,这样三个特殊的阶段,我都有值得感谢的人,感谢他们在这样特殊的阶段里给了最重要的指导。人们总是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初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安慰罢了,我们一切的理想和梦想,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身处的世界所抹杀的,更多的是被我们自己抹杀的。昨天下班的时候,回想身边的一切,我不是第一次感受到无比的压力,我可能在那一刹那也萌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其实呢,也许在每一个刹那如果都坚持下来了,那我想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困难。

正如这两天每天都要比平时早起10分钟,本来以为会因为这10分钟让自己白天的精神很差,但却恰恰相反,精神状态好得出奇,不知道是自己给自己打的鸡血,还是因为这两天的天气很好,让自己对现在的一切境遇都显得那么激进。